日期:2021-05-22     播放:8837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-->
         悲痛!袁隆平逝世!中国布“稻”者的传奇一生

         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
  

 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直到今年年初,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。

  袁隆平与三亚的不解之缘

  “杂交水稻成功的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。”袁隆平说,1968年他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。在这50多年中,他与南繁基地、与三亚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  

  袁隆平,一个蜚声中外的名字,他靠一粒种子改变世界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然而,很多人并不知道,早在50多年前,袁隆平便带领助手踏上了三亚这片热土,他们发现了一株名叫“野败”的野生稻,为杂交水稻事业打开突破口、迎来新转机。

  在三亚发现“野败”

  在三亚南红农场,竖立“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”醒目红色标语的地方,被定名为“野败”发现地。1970年,这里还曾是一片沼泽地时,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株长相异常的野生稻。袁隆平给它取名为“野败”,意思是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。

  这株“野败”,让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,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。

  

  ↑袁隆平来到崖州湾科技城查看耐盐碱水稻长势

  “没有三亚的这株野生稻,就可能没有杂交稻。”袁隆平说。

  而袁隆平第一次来到三亚,比发现“野败”还要早两年。“第一次来三亚是1968年,那时候你们都还没出生呢。”他说,那时来三亚的外地人很少,三亚只是个小镇,只有一条街,“中间铺了柏油,两边是沙土”。

  正值壮年的袁隆平来三亚,为的是“杂交水稻梦”。

  袁隆平说,那个靠粮票吃饭的年代,百姓生活过得十分艰辛。亲眼目睹、亲身经历饥饿之苦,令袁隆平对吃饭问题看得比天重。

  1966年,袁隆平发表论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,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大幕。1968年冬天,袁隆平带领团队,一路颠簸,踏上海南岛,落脚三亚南红农场。“冬天内地寒冷,水稻不能繁育,而三亚却依然温暖。”袁隆平说,虽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,但三亚独特的气候条件,开展水稻南繁育种最合适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70年11月23日,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着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,来到农场的那片沼泽地里寻找野生稻。他们一起发现了一株有3个扬花的稻穗,花药细瘦、色泽浅黄的野生稻。当时,袁隆平正在北京开会,获悉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的消息,连夜乘火车南下,赶回三亚,镜检结果完全不育,令他欣喜若狂,当即命名这株神奇的野生稻为“野败”。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由此开启崭新篇章。

  对三亚印象: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

  从踏上三亚这片土地开始,50多年来,袁隆平好比一只勤奋的“候鸟”,几乎每年冬天都在三亚度过,献身南繁育种事业。

  他以杂交水稻育种为主体,逐步在三亚形成了中国杂交水稻南繁研究的核心基地。因为三亚的独特气候优势,缩短了一半的育种周期,杂交水稻由此走过了从“三系”到“两系”,亩产从700公斤连连突破到1000公斤,也把“杂交水稻”和“袁隆平”牢牢刻在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。

  “三亚真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啊。”谈起对三亚的印象,袁隆平脱口而出。

  

  ↑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。

  2018年,88岁的袁隆平尽管身体欠佳,但依然出现在2018第三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,为加快耐盐碱水稻的品种审定、尽早实现大面积推广鼓与呼。

  2002年,成为三亚市“荣誉市民”

  “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,发现最美的地方还是三亚。”袁隆平说,三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已经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,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,丝毫不亚于其他世界旅游胜地。

  

  ↑2004年3月,在三亚市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大院里,袁隆平围观助手们下棋,着急起来忍不住动手抢着帮忙挪棋子。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

  袁隆平对三亚的热爱“深入骨髓”。他说,每次飞来三亚,一下飞机都要深吸一口空气,体验下熟悉的味道;每次离开三亚,也要深吸一口空气,将三亚的味道吸进心头。

  近年来,“美丽三亚,浪漫天涯”这一城市形象口号广为人知,但很少人知道,其英文城市名片“ForeverTropicalParadise-Sanya”,便是会一口流利英语的袁隆平命名的。

  正因为袁隆平对三亚的突出贡献,2002年,三亚市授予袁隆平“荣誉市民”称号。

  三亚也是袁隆平眼中的“家乡”

  与“野败”偶遇,与三亚结缘。50多年来,袁隆平率领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钻研,勇攀高峰。或许是三亚这片“宝地”,给予了他事业的“馈赠”,三亚也成了袁隆平眼中的“家乡”。

  

  ↑袁隆平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。

  2002年,在得知自己成为三亚市“荣誉市民”后,袁隆平动情地说:“我很高兴能成为三亚的‘荣誉市民’。我的事业从三亚的田间地头走向世界,这里也是杂交水稻的故乡。”

  “荣誉市民”称号把袁隆平和三亚的感情升华到了顶点,一种特殊的情结促使他每年驻足三亚开展南繁科研,为水稻产业的发展发挥作用。

  2014年,袁隆平担任琼州学院(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)客座教授,与师生座谈交流热带农业发展前景,为师生们授业解惑。

  袁隆平常常说起他的两个梦——“禾下乘凉梦”和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。

  他和他的科研团队,通过年复一年耕耘、播种,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,不断刷新世界水稻种植最高产量纪录。

  来源:三亚发布综合整理自新华社、新海南客户端、三亚日报

打赏
更多>推荐视频新闻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.